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1的博文

共享关系

果然食物的分配体现了互动关系——短短一天,我就再次验证了果然是拒绝共享的:不管是自顾自不考虑和在乎他人的需求,还是藏着掖着,抑或拒绝食用,抱怨品质……本质上都是一样——排他、抗拒、示威。 但又因是一个整体,削弱别人的时候也同时在削弱自己……这有意思吗?没有。 能停吗?欲罢不能——因为缺乏其他宣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吧。于是就步入一个恶性循环。吃只是一个最日常的触发行为,而这种逻辑和关系可以发生在一切事上。要了亲命了。 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对象,似乎都是能尽情享受食物和共享行为的呢……所以很多吃货? 但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冲着吃去的,是冲着这种关系去的……

回忆录1

最近真的感觉到死的阴影逼近:不是生理机能上的,而是精神和能量上的持续消亡。想来我一直拒绝表达特别需要什么人,实际上我自己的存在和变化,却是一直在依赖着那些表达过需要我的人的。这很有趣不是吗。 但很快,我就会变成他们不需要的了。 就想着吧,有时间,还是零碎回顾和记录一下自己微不足道的人生轨迹吧,这样如果有一天不在了,好歹还能留下点什么给人参考?我不知有什么人会需要它,甚至我自己也不需要。但有那么多人参与了它,至少为了这些人,我也不应该保持沉默? 而这个地方,也挺好。国内的人不翻墙是看不到的。基本现在就没人会看到了。我也能放心的样子。 今天我想说的其实就一句:我这个家庭啊,原本就是因为生存艰难下拼凑起来的碎片组成的,它的成员们,从来没有学会依靠外力之外的因素去认识、了解和联系彼此(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学会)。它的形状,是靠外力作用的结果。无论那是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压力还是社会伦理上需要一些元素来装扮自己成“普通”的样子……一旦外力的压强减弱,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斥力。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伸展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却并没有给彼此留下空间。只把对方视为自己的附属物。这样的意识和关系模式,原本就是个悲剧。难怪我在生命中感受到为数不多的“家庭感”的高光时刻,都不是从自己家庭内部而来的。 不要误会,他们也会赚钱,养家,分享食物,购买日用品……但那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举个例子:姨婆知道在所有不得不吃的食物里,我比较喜欢水果。得到长得漂亮又好吃的,就会给我留着,等我去看她的时候从藏得很深的柜子深处掏出来。我觉得暖暖的,其实并不那么想吃。而外婆就会买很少(据说是钱不多),锁在柜子里,一次只居高临下地分配出来一个。这种凭个人喜好的掌控方式,并不会让我感到“被特殊照顾的幸福”,反倒生出很多怀疑和疏离感来——而给我的感觉是,她是不想给我爹吃。而我……还是并不那么想吃……我不是个喜欢吃东西的小孩。可能是从不需要吃东西的地方投胎来的。 我也不会跟自己父母和外婆撒娇闹着要什么东西的。唯有对姨婆,我会。至今还被我妈津津乐道的在路边拉着要吃白面锅盔,非要姨婆买给我不可,逼得她去找附近的亲戚借钱。说我多会看人下菜碟,柿子捡软的捏。要是我应该会觉得心虚才对——其实也就那么一次,同前一样,我并不是真的多想吃。我只是想试试她是不是真的那么疼爱我,会不会生气,翻脸。她没有。而这种纵容,我甚至想都不

信条

昨天熬夜看得迷迷糊糊又舍不得中断的一部电影,今儿定睛一看,原来是诺兰。 我真是啥信息也不看,完全依靠野性的直觉选的片啊…… 已经有很多创作者接受并不断演绎“时间是个可打破的闭环”的设定了。 《狂奔罗拉》《源代码》像是在线性时间上的反复跳帧; 《蝴蝶效应》《彗星降临之夜》是平行宇宙; 《降临》中,它是个环;而《信条》提出了一个新的形状,有点开心。 可能这是用具象化方式,对“轮回”不是“重复”的最佳呈现了。 所以,我并不觉得西方人受限于自身的文化,不能理解被东方文化定义为天人合一才有的通感,和这种通感衍生的概念传承。事实上大部分东方人也只是背诵了概念,并不真正能感知和理解,有什么好骄傲的?西方人一样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接近那些玄之又玄的核心,并用自己语言表达。有实际体会的人彼此总是能懂得的。这不需要什么血统文化认证:它来自于心灵内部。 禅意,是我在西方文艺作品中见得越来越多,而在国产作品中越来越少的东西。 另,我也好想公主和亏哥能有帕丁森和尼尔那样的关系啊。 多好~多美~而且也完全解释了为什么公主对他另眼相看。 但设想了一下,不太可行:亏哥的时间是线性的……他辟邪化了,辟邪寿命长,力量强大,但没有可供轮回的灵魂…… 这蠢货……不由得想起那句:“怎么能一直选错呢?”孤独也是靠的真本事。 哦不,他许也不是他自己选的……剧情里乌梅就差没直接跳出来说“我可以做灵魂改造和改变事业编制”的话了…… 到底乌梅这人本性如何,我相当存疑,但也不能冤枉他。

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

清空lofter之后呢,网站又出现VPN外打不开的状况。爱发电吧,不设浏览权限我还是怕被同人圈的人攻击。设限吧,又成了商用……(忍不住就想那么多确实在商用,并且还觉得赚得不够的人“心理素质”怎么那么好?如果这就是这年头的必备素质,我确实能混口饭吃就该知足,别指望其他的了。)有些话是不方便在微博环境说的,自然微信更不行。 于是我又失去了表达的平衡渠道…… 感觉更不想表达了……只能内部消化,于是最近的梦简直迎来一个高峰。可惜我无法记录下来。 最近看《山河令》很让我开心了一下下。 不过也就是一下下。沉浸式这种事似乎跟我是无关的,从很小我就会抽离出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自己。那种开心很像小学到初中年龄段的人,凭着浅薄的社会经验和对人性的认知,而自以为了解和能掌控事情全貌而产生的那种开放和主动的态度才能得到的。我也曾和信任的朋友或者和简单相交,并无任何交集的人进入过那种状态,回想起来完全是不设防也不动脑的傻乐,和什么想通一个问题,被启迪,或者是突破自己,看到真实的那种喜悦全然不同。但也算是一种是非常简单,唾手可得的开心——它居然让我觉得陌生。 它加上它衍生出来的综艺娱乐,完全就是“爽文”的路子——讽刺的是,开始我注意到的时候完全是一种错觉:龚俊的某些剧照流露出的眼神让我想起了公主。虽然公主是不睁眼,不用眼睛说话的,但我想如果睁眼,就是那种感觉:他在看你,很专注,但又不完全是在看你,他透过看你,看到了很多别的东西,又绝口不提。到这阶段,也只是看看照片,随后我就把整天推送各种花痴追星圈副产品的Lofter删了。然后看到电视剧本身的时候,就很震惊地发现了张哲瀚(我是有多不注意长相……龚俊严格来说并不是长得多完美的人)——那种单纯到带点奶气的精致长相很适合演亏哥——这人还真是演过不少军人角色。但他们从个人到剧中的角色,都半点儿也不像公主和亏哥,它是个爽剧嘛——一种不怀疑不背叛不抛弃不放弃的感情,谁不想要呢?即便道路曲折,沿途有糖,终点有光(晒太阳一段的首尾反转和呼应,相当不错)。想要就看剧,多么简单。即使是我,也觉得挺爽挺开心的,何况别人。 想来现在的人就是需要并且喜欢这样的娱乐的,生活中的种种利益算计勾心斗角已经够烦人了,谁还要那么多分析思考之后去隐忍反思呢?可悲的是我就恰恰逆此潮流而去。在这种环境中,有深度的作品尚且都在因为娱乐性不够而被束之高阁,何况不具备权威性和高度的普通尝试。